
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有哪些特点?专家为你解读
人民网北京7月8日电(孙竞)2020年高考语文科考试结束后,试题、特别是作文试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。许多专家、学者也从自己的学科领域和专业角度发表了独特的见解,对试题予以充分肯定。
高考内容改革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、清华大学原副校长、教授谢维和表示,今年的高考语文体现“稳中有进”的改革总基调。“稳”的是改革方向、社会预期;“进”体现在三个方面,一是试卷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“一核四层四翼”的要求,二是试题内容、结构等达到较好专业水准,三是难度把握较好。
谢维和认为,试题较好体现了高考的专业定位和教育规律。一是试题设计和要求达到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的目标;二是在考查知识广度与深度的基础上,实现对关键能力的考查;三是体现了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认同的本质目的。
“五份考题,在内容、题材的选择上,没有任何生僻和冷僻的人和事。”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说,“都在高中生亲历、目睹、所思、所为和应知的情境中,这就体现了最大的公平。每个考生都可以亮出自己的真本事。学得好、素养高的孩子真能得高分。‘’
王宁特别提到,过去有一段时间,语文课过于文学化,理性因素不足,习惯于想当然,对所以然不关注,对因何如此的思辨更是有所忽略。这次的考题,特别是选择题里暗含的推理、概括、辨析等理性思维要素,精准度很高。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必须有思维能力支撑,而思维能力反映的是语文综合素养中很关键的能力。
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谈到,这一届高中生经历了抗击疫情的人民战、阻击战、总体战,这是他们人生当中的一场特殊的经历,必然会在他们的心灵上、精神上刻下难以磨灭的印迹。新高考I卷作文以“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”为题切入时代主题,让高中生回到这场全面抗疫战争中去,与这场战争中发生的重大事件、英雄人物和具体生活相关联,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参与全民抗疫的切身体验,在中外抗疫对比中,发现我国的制度优势、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,引发当代青年思考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。
素材来源:教育部政务新媒体“微言教育”公众号
(责编:孙竞、熊旭)
[超站]友情链接:
四季很好,只要有你,文娱排行榜:https://www.yaopaiming.com/
关注数据与安全,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:https://www.ijiandao.com/

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
- 1 “开创新疆更加美好的明天” 7903954
- 2 你以为毒贩长这样?实际上毒贩长这样 7809210
- 3 女子被骗百万卖家里3套房 父母崩溃 7714156
- 4 国庆中秋假期各地天气最新预报 7618089
- 5 清华两教职工当“黄牛”被拘 7521588
- 6 靠诈骗过富二代生活 18岁女孩获刑 7429322
- 7 “6元鸡排讲出了6亿项目的气魄” 7333095
- 8 男子当街殴打女子被退伍军人飞踹 7238219
- 9 游客称在景区遭遇21474836元停车费 7140063
- 10 刘天池称朱媛媛去世后未见过辛柏青 7046219